星期六, 12月 06, 2014

[心得] 參加圖書館開放式討論會議

玉芬姐要拿東西給我,就叫我中午去圖書錧一個開放式討論的會議找他,順便去吃他們的 Buffet ,下午想說沒事就去聽聽看他們在討論什麼,沒想到還受到蠻多啟發的。

討論方式對我來說頗新奇
因為是圖書館館長辦的,圖書館館長又是服科所的教授,這場會議的風格以我理工宅的角度來看是很有趣的,是比較輕鬆而且重視發想與腦力激盪的場合。他們把一個大房間分成很多區,每一區就放一些椅子。然後參與的人如果有想到一個主題,就可以拿麥克風擴播說我現在想討論什麼什麼,有興趣的人就可以過去一起討論。一個空間就這樣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團體,你可以在小團體中移動。這裡聽完或覺得無聊了,可以隨時離開去加入另一個。每個小團體會有人做會議記錄,當討論結束以後,就把記錄貼到一面牆上讓大家看。

這樣子討論我覺得可以讓大家多聽到很多不同的意見,如果突然在這邊有聽到什麼想法你也可以之後另外開一個小圈圈來進一步的延伸。如果提出一個好問題或題目的話,是一個蠻好的討論平台。

不過參與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我去參加的第一個提出的問題是,要怎麼利用雲端和物聯網的技術來幫助圖書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就理工宅怎樣)。提問題的人是一個正在創業,想要在新竹開一間 Maker space 的人。我本來想說也許可以聽聽其他人有什麼有趣的發想,畢竟物聯網還是一個蠻新的概念,我是最近半年才聽到這個詞的,這學期聽了很多演講,業界的人都在說這個東西,可是講來講去好像就是用來偵測器監控身體狀況回報給醫院啊,智慧家庭啊等等。但是在這組的人好像只有我跟主講人知道什麼是物聯網.... 。
一開始主講人稍微解釋了一下物聯網之後,同學A 提到說圖書館如果能夠像書店一樣根據你的關鍵字推薦你其他的書的話會很棒。我就提說如果圖書館願意有限度的開放他們的資料庫,學生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到這邊比較偏雲端的運用,我覺得蠻有趣的,希望大家可以繼續討論這些問題。突然有一個阿伯就問說「那阿里巴巴是不是就是物聯網?」(?!) 同學A 就說「是啊,像有在博客來買過東西就是用過物聯網了。」(???!!!)然後那個阿伯就開始說什麼阿里巴巴會不會把 Amazon 吞掉啦,歐洲市場怎樣怎樣。幹你們到底在說什麼鬼,整個討論就開始歪掉,阿伯就裝的好像很懂這方面的東西,一直丟一些名詞出來,可是一聽就知道他什麼都不知道,只是看過商周或什麼的就開始高談論闊。我試著跟他解釋現在物聯網根本還只是個影子,有哪些應用還在發展階段,可是阿伯又不讓人講話,一直講那些沒意義的事情,我就放棄然後在那邊發呆。後來因為講者是想推廣自造者活動的人,大家聊到 3D printer ,阿伯又開始你們這個東西沒辦法跟人家量產的比啊,雖然可以多樣性可是怎樣怎樣。我跟他說 3D 印表機的用處通常不在量產或賣錢,而是在能夠很快地做出一個原型或零件,你可以很快而且低成本的的把想法付諸實現。可是我講到一半又被他插話,說什麼你這樣低成本可是賣一個賺不了什麼錢,就像人家高檔餐廳一客一千塊跟小吃店一碗五十塊的利潤如何如何。實在是聽不下去而且無法溝通我就先離開了。

後來同一個主講人又開了另一個討論,他的問題是「怎麼樣能夠讓大家來分享失敗的經驗」。一開始人少少的還不錯,像有個同學提到了國外有個 fail conference ,就是一個會議讓大家專門分享失敗的事情。然後慢慢人多必有白癡了以後,有個大姐就問主持人,能不能分享一些你失敗的例子。主講人就有點囧,不過還是講了一下他創業過程中,如何因為吸收別人失敗的例子而少碰到一些麻煩的例子。大姐又繼續問了,那如果人際關係不好你要怎麼處理。「ㄜ....我覺得可能就是要多跟人群接觸吧。」主講者回答。而繼續追問的問題是「可是你就是人緣不好啊,沒人要理你啊?這怎麼辦」.....。「幹!就是不要在這種場合問這種問題人際關係才會好啦靠背喔。人緣不好去諮商中心啦幹。」我在心裡暗罵完就走人了。

另外的觀察就是有些館員(公務員?)的心態比較保守,對於學生的意見就是先否認,這不是我們的問題。像是有個學生說到他去參加圖書館的某個軟體的使用教學,但是講得太無聊而且跟他想用的功能沒什麼關係,上課上到睡著。有個館員馬上說「這是那個老師的問題我們也沒辦法。」不過另一個組長或官比較大的馬上就制止他說「你先聽聽看同學的說法。」這位大官好像就是同時也是某個公司的經理還什麼的,就比較會去聽學生需要什麼,或者想辦法去發現問題改善服務等等。

結論就是,這種討論方式有趣,但是參與討論的人不能是隨便找的人,不然如果主持者沒有辦法控制大家討論的方向,就會變成沒意義的亂講大會。



星期一, 6月 09, 2014

參考別人的程式碼

早上看了這篇文章:沒有比較,難有收獲,想到了之前跟學長討論到,寫程式的作業,怎樣算是抄襲?會談論到這個是因為,如果有一個人先寫了做業,大家可能就會拿來參考。但是寫程式前,如果你看了某一份程式碼,你的思路就會被那份程式碼影響,導致寫出來的東西跟你參考的程式很像。我大學在寫程式的時候,有好幾次這樣的經驗,看了一個 code 後開始寫自己的板本,但是寫一寫就會想「恩...,我記得他這邊是這樣寫的,好像也沒有其它的寫法了,就照他的寫吧。」或者是遇到 bug,又跑去看那份程式怎麼寫的。邊寫邊看的結果就是,整個程式看起來跟原來的架構、演算法...都很像。雖然程式是自己打的,要問整支程式在寫什麼你也可以解釋得出來,可是看起來是這麼的像,這到底算不算抄襲...?
我們討論了好久,其實我覺得算不算抄襲不是這麼重要。我想跟他說的是,不管有助教有沒有抓抄襲,從學習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死線快到了,這樣做會比自己從頭來快,但是以學習的成果來說,這樣是比較不好的。你以為你會了,但是沒有經過一直思考、一直磨的過程,只用看的東西一下子就會忘了。





星期六, 2月 08, 2014

隨需學習 (Learn on Demand)

今天看完了半個月前只看一半的一個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上的BBS: 洪任諭PCMan」

之前看只有看前半段,結果重點在後半段阿...=  =。
後面他說到他寫 pcman 時的學習的方法:他剛開始什麼都不會,想做什麼就先動手,遇到問題再想辨法去學必需用到的技巧和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是比較有趣的,但是我們的教育是相反的,學校教我們很多很多東西,但是我們有時候不太知道學這些可以幹麻,學起來就會比較乏味。

星期五, 2月 07, 2014

實體書店要全數陣亡了嗎QQ

我家附近曾經最多有三間書局:明儀、城市、政大。

明儀是一間倉庫書店,沒什麼裝潢,一個很大的空間配著白色的日光燈;城市是很溫馨的小書店,橘黃的溫暖色系,有親子閱讀區,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帶著小孩在看繪本;政大就是很常見的連鎖書店,特色是這間店的書是用出版社來分,而不是一般用種類。

最先收的是城市書局,再來是政大,現在只剩明儀了。這次回去,進到明儀發現二樓只剩一半,不禁有點緊張,如果連這裡也沒了,我回來就真沒有書店可以逛了阿QQ。難道現在就只有誠品這種大書店可以存活了嗎?

在網路上買書是很方便,可是我還是喜歡逛書店的感覺。走進書店就是像進到了一個很多人的地方,你可以隨便地和他們交談,不會有人拒絕你(好啦有封膜的會),如果你和他談得來,就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跟他耗一個下午,或者準備花個兩三百元把他帶回家慢慢聊。如果個性不合也無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把他放下,另外找一本去吧。

和一個住附近,以前會一起去書店的國中同學講到這件事,他說他也很久沒有逛書店了。唉,大家的閱讀習慣真的變很多。


星期四, 1月 16, 2014

輕易的放棄...到底對不對

一到期末就有好多的期末考、期末專題,然後我就被壓爛了。

原本以為經過了大學四年,到了研究所,已經可以用很健康的心態,很認真的學習。好像一開始一樣很有衝勁,但是一到學期末整個人就爛掉,作業不想寫,project 不想做,於是就放棄放棄放棄。看到學弟妹都很認命的去問去做,但是我就只是以助教很廢很混,所以不想浪費時間去看他們給我們的東西為理由,或者以這個東西我以後不會用到為理由,什麼都放棄不做了。

我很想把所以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我們實驗室做的東西,整個學期下來已經累積了很多可以改進的東西在 todo list 中;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助教的事情上。

我理想中的生活是,我可以全心全意寫我的程式,有需要什麼新的知識就自己去學。有問題可以去實驗室找人討論。累了出去慢跑騎車打球,然後有時間可以打掃房間、聽音樂看電影逛街。然後再當一門課的助教,因為我也很喜歡幫助別人學習,而且這也是我學習的方式之一。

這個學期末過得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滷蛇,下學期只修一門課,希望可以過得愉快。

星期五, 11月 29, 2013

工程師的...抱負?

今天上 VLSI ,老師說了一些他對現在畢業生選擇工作的想法。這幾年的趨勢是,很多學 IC 設計的學生,畢業之後卻是去做製程的工作,因為大家對做 ic 設計的公司的感覺就是要工作到九點才下班,雖然錢比較多,但是大多數的人寧願選擇早點回家,錢少一些些沒關係(其實最好的晶圓代工公司薪水也很不低XD)。但是他其實蠻希望大家能夠發揮所學,勇敢的去設計公司,而且剛畢業都還年輕,不應該只要想過安逸的生活。據他說如果你進了xx電,你的人生大概就算完了,因為大概可以知道你可以工作多久、賺多少錢等等,就可推算出大概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生幾個小孩。當然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缺少了那麼一些想像。

以下是我的想法。
以一個社會來說,如果大部份的年輕人都只想平穩的過生活,而不想要做有挑戰的事,好像就會變成是一個沒有活力的社會。(其實以前就覺得,很多人讀了很久的書,但是就算拿到了碩士博士,出社會後還是很難找工作,只好去考試當公務員是蠻可惜的事情。)很多矽谷的故事都是由有夢想又有能力的年輕人為主角的,但是在台灣,至少在我自己身邊,很少聽到有人說以後要創業要闖一番事業,想要設計出個什麼來改變世界之類的豪語。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也許是種族,也許是政治,也許是目前的經濟狀況,造成大部份的人都是選擇相對安定的工作或未來。但是可能也因為這樣,台灣一直沒辦法發展出很強的設計或創新技術。

另一個可以討論的是,很多人找到的工作跟所學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也造成了蠻多的浪費。雖然這應該不是只有在台灣有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應該要儘量減少這種情況。一個人讀書讀到25、26歲,證明自己有受過一套訓練、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是只是拿到了進好公司的門票。等進了公司以後,大部份要用到的技能又要重新學。如果說學校與業界之間的差距有這麼大,也許教育的方法就要有所改變了。現在大學教的東西似乎比較是以培養研究人才的方向,如果你當教授,那大學研究所學的東西大概都會用到。但是大部份的人都是會到外面去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大家都跟你說他們做得跟以前學的沒什麼相關。到底...?

哎文筆不好,感覺有好多東西想表達,可是一團東西積在腦袋卻不知如何將它們化成文字。

總之,就是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夠做大一點的夢,用我們的力量來改變台灣的環境。有能力的人就用力去闖,為這個社會帶來一股新的活力,創造我們自己的時代。



星期六, 9月 21, 2013

[心得] 環太平洋

大家都說女生愛看慾望城市,但是男生說無聊,而環太平洋正好相反。但是我覺得兩部都還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