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1, 2011

媒體與寫作期末訪問作業

我只是想要炫耀一下,老師說這是全班最好的一篇。
哇哈哈哈哈
老師這學期說要寫給好的人的禮物
都被我拿走了= w = v


媒體與寫作期末訪問作業
9761138  許浩


「假設你現在是哈利波特,你想為你的朋友建立一個通訊錄。你要自己寫一個程式,可以加入資料、刪除資料、修改資料、搜尋電話....。」資料結構的助教劉富翃,在台上講解著期末project的題目,他用哈利波特當作例子惹得全班發笑。但同時大家卻發現,這位助教打字的時候,整個臉幾乎要貼上銀幕...。

劉富翃,新竹人,從出生便有先天性脈絡膜缺水和高度近視,造成天生視力不良,只能看清楚離自己三十公分近的東西。從小因為眼睛的問題,造成劉富翃學習上的困難。即使坐在第一排,黑板上的字依然是一片模糊。「你可以想像一張解析度很低的圖片,另外在加上一點雜訊,那就是我看到的畫面。」一般人大概很難想像,這樣子的視力要怎麼樣學習,而且大學又是選讀要整天坐在銀幕前的資訊工程學科?

富翃的學習過程非常不便。國小時上課必須有三張桌子,一張放攝影機、一張放銀幕、一張放大字讀本。攝影機將黑板上的字照下來,放大呈現在銀幕上,來幫助富翃看的清楚老師上課的內容。但是當時科技並不發達,攝影機裡頭常常因為水汽而起霧,而銀幕也是舊型又大又笨重的。這些輔具雖然暫時解決了富翃的問題,卻不太友善。到了國中,因為學校沒有補助,加上大字讀本過於厚重,因此富翃決定使用一般的課本,用放大鏡和望遠鏡來上課。到了大學,他的爸爸自製了一套上課用的器材,利用攝影機和筆電幫助他,讓他有辦法度過大學時期。

如此的不便,是什麼讓富翃可以一直不斷的學習?答案是國中理化老師給他的鼓勵。因為看不太到黑板,富翃上課常常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只好回家之後自己讀,但是自己理解的內容是不是對的,連自己都不清楚,結果第一次段考理化只考五十八分。原本他很擔心,第一次考試就不及格怎麼辦,但是理化老師看了他的考卷之後,跟他說:「你考的不錯阿,繼續加油。」另外有一次上課時講到「光」,富翃問了一個問題:有沒有黑色的光?對於這個天兵的問題,老師不但沒有笑他笨,反而說:「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大家覺得有沒有黑色的光?」這兩件事給了富翃很大的鼓勵,首先他知道老師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責備他,他可以沒有壓力的學習;其二他瞭解問問題不是可恥的,就算你的問題不是很深奧的難題,只要有疑問就應該舉手。從此以後富翃不再害怕學習,也順利考上高中、大學。

既然眼睛不方便,為什麼還要選擇要整天看銀幕的資工系就讀呢?富翃說當初是他爸爸建議他讀資工。其實他的眼睛常時間看電腦的疲累程度,跟一般的人比起來並不會比較疲勞,差別只是在看的時候比較模糊。而且許多實驗對他來說難度反而更高,因為太小、太快的東西都看不到,坐在電腦前面打字反而跟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便如此,銀幕上密密麻麻的字富翃必須要放大才看的到,如此一來一次能看到的程式碼只有短短幾行,依舊那麼些不方便,怎麼辦?他表示,其實寫程式之前有很多很多的事前準備,你如果修過軟體工程就會知道,開始打程式碼之前,要先分析、設計、最後一步才開始打code。而在前兩個步驟,你就大概要知道自己會有什麼bug,而且對整個程式的架構很清楚。而且常常只要程式碼的開頭,這樣大概就可以知道這一行在幹麼了,如此一來要找錯就會快很多。

富翃認為,所選的程式語言很重要,根據不同的目的,要用不同的語言。對他來說,現在在做演算法的研究,一個程式跑的速度並不是這麼重要,所以他選擇JAVA作為主要的程式語言。JAVA是高階語言,沒有跨平台的問題,而且他會顯示出你的Bug在哪裡。跟比較低階的C語言比起來,JAVA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使用。當我問到喜不喜歡寫程式,富翃堅定的回答「喜歡。」從國中時第一次接觸程式語言時,他就玩得很開心。沒事的時候他會用銀幕上畫很多圖案,讓他們到處飛來飛去。富翃覺得自己很幸運,一開始寫程式就獲得很大的樂趣。「小孩年紀越小,他學習需要的feed back要越快,他才會覺得有趣阿。」他覺得大學一開始教的程式語言就是C或C++,這些低階語言要求的準確性的要比較高、比較嚴格,這造成很多同學學習上的瓶頸、壓力太大。如果說剛開始學語言能夠從高階的開始,做些有趣的事情,可以引起比較大的學習動機。

人生中總是會有許多的低潮,富翃說他最失落的時期是大學和碩班。找不到懂自己的人,當他說出一句話眾人卻沒有回應,讓他覺得很難過。而做研究方面,當教授與他的看法不合時,他也只能默默的照教授的意思做。幸好現在研究所的實驗室裡,因為規模小,反而讓大家感情很好。「實驗室每個人都很幫助我,我也很幸運的遇到了旁邊這位。」富翃轉頭,深情的看了另一位女助教。劉富翃在這個實驗室找到大學所沒有的情誼。而眼睛不好對他造成最大的不便,富翃表示,大概就是社交。他很困擾走在路上打招呼這件事,因他總是要與對方距離大約兩公尺,才能確定這個人他認不認識。「最好的辦法大概就是隨時掛著微笑吧。」

最後富翃說了未來的計畫。研究所畢業之後,他想要去國外做後博班的研究。因為小時候曾經體驗過使用輔具的不方便,「是在虐待人。」因此富翃的夢想是設計出一個機器人,對他來說機器人算是輔具的延伸,但是更聰明、更好用。「我想設計出一個連平常人都可以使用的輔具,這樣一來就可以大量生產,降低成本。這個輔具不是視障的人才能用,只是對這一群人的幫助比較大。」

雖然天生弱視帶給劉富翃許多的不便,上課時要用望遠鏡看黑板、看書要拿放大鏡,但是與他相處卻感覺不到他因此而自怨自艾。相反地,他對很多事情抱著謙遜的態度。他能購這樣坦然接受自己身體的缺陷,並且知足的生活,我們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2 則留言: